| 
	
	
	
	
	
	 | 
    
	
   
                  |   健康小常识 | 
                    | 
       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     
  
    
	
	
	 
          
				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很多人都认为,煲汤越久越有营养。其实这并不一定对,食物中有许多加热容易被破坏的营养成分。关于汤熬煮时间与营养价值的关系,需要根据具体食材和营养素特性来分析,不能一概而论。 
1、不同营养素的耐热性差异 
水溶性维生素(如维生素B、C):长时间高温会显著破坏这些营养素。例如: 
绿叶蔬菜煮5分钟,维生素C损失可达50%以上。 
骨头汤熬煮2小时后,维生素B1含量可能下降30%-50%。 
蛋白质和矿物质:相对稳定,但需注意: 
肉类蛋白质在4小时炖煮后会分解为小分子氨基酸,更易吸收,但过度熬煮(如超过6小时)可能使部分氨基酸进一步降解。 
钙、铁等矿物质虽耐热,但骨头中的钙需醋辅助才能溶出,单纯久煮溶出有限(每100ml骨汤约含2-4mg钙,仅为牛奶的1/50)。 
2、浓稠≠营养高 
汤的浓稠感主要来自: 
脂肪乳化(长时间炖煮使脂肪微滴分散) 
胶原蛋白水解(产生明胶) 
这些成分虽提升口感,但过量摄入反而不利健康(如嘌呤、脂肪)。 
3、潜在风险随熬煮时间增加 
嘌呤含量:煮2小时的肉汤嘌呤可达150-300mg/100ml,痛风患者应避免。 
亚硝酸盐:加入蔬菜久煮的汤,亚硝酸盐含量可能在3-4小时后上升(但仍低于安全限值)。 
氧化反应:不饱和脂肪酸在长时间加热下可能产生醛类有害物质。 
 | 
             
			
			 
              | 
			  
			『返回』			   | 
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
	 
	
	 | 
   
 
	
	
	
	 |